cxcy基因组医学研究院发现先天性多数牙缺失的新型致病基因
日前,我校基因组医学研究院喻萍教授课题组通过研究,首次发现WNT10B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或遗传性多数牙缺失(Oligodontia)。该研究成果于6月17日在线发表于Cell子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5年影响因子为11.184),由我校基因组医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美国国立口腔颌面部研究所(NIDCR,NIH)等单位合作完成。
恒牙缺失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6%-9.6%,其中的多数牙缺失即指缺失6个或6个以上恒牙,所占比例较少,是先天性缺牙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患,可伴发身体外胚层其它组织的发育异常,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和颌面部发育,是口腔临床的疑难病之一。目前对于多数牙缺失的病因机制研究尚不完善,多数报道集中于EDA、EDAR、EDARADD、WNT10A、PAX9、MSX1等基因。对于新致病基因的发现及机制的阐释,是学界近年来迫切渴望实现的突破。
WNT10B所介导的经典Wnt信号传导通路
喻萍教授课题组采用全外子测序(即检测全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有关部分)等技术,对150多例多数牙缺失的患者作了分子遗传学分析。分析发现,约5%的患者存在与多数牙缺失(特别是侧切牙和前磨牙的缺失)相关的WNT10B基因变异,其中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和散发性多数牙缺失的患者。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对WNT10B参与的Wnt/beta-catenin信号通路在牙齿发育和先天性缺牙发病中的可能机制进行了阐释(如上图)。研究发现,影响WNT10B基因功能的突变损害了Wnt/beta-catenin信号通路对下游TCF转录因子的调控能力,从而明显减弱了Wnt通路诱导牙胚胎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为先天性多数牙缺失提出了新的机制。
相关专家表示,该研究成果不但扩大了人类先天性牙缺失基因突变谱,而且为先天性牙缺失的临床诊断和分型、发病机制的完善及最终实现对该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invisible下一篇::教育国际化林敏获全国首届医学院校MBBS项目青年教师英文讲课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