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5培育践行“两个自觉”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水平
培育践行“两个自觉”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水平
政治学院 尹怀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解决哪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大问题,对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结合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政课教学育人的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首先,要自觉从科学高度研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的观点是错误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其知识、方法、精神及其内在逻辑的体系化呈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体现在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价值追求,体现在它对人类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终极关怀上,体现在它为这一理想的实现所阐明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在它为我们的一切实践奋斗所提供的基本原理及其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上。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研究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培育践行“两个自觉”首先就是要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吃透其精神实质和理论宗旨,克服理解不深不透、一知半解的问题,这既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提升教学育人水平的前提基础。
其次,要自觉培养确立问题意识和实践精神。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需要一个正确的方法论,习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特点”,这种方法论的实质是面向国家发展、执政党建设的时代课题和实践需求,我们应当培育形成思考中国问题和中国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品格,“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的关键在于这种方式和品格的塑造和运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政课教学,应当运用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关心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重大问题,只有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实践精神才能培育践行好“两个自觉”,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更好地担当起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
最后,要自觉“接好地气”推进教学育人模式改革创新。习总书记讲话中蕴含一个深刻道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的形成在于我们推进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思考解决中国问题,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关键是,学术研究、理论探究、教书育人要接好地气,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地方、服务地方。当前我校建设应用型、区域性大学,“服务地方”是我们要坚持的两面旗帜之一,这对于哲学社会科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要认真研究思考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湖州、在浙江、在长三角区域都有生动鲜活的体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于其中最能感受体验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及其存在的问题。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其中“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强调的就是我们应当关心关注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践,它是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的现实展现,对身边实践、所处现实的关心关注就是关心国家民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最好体现。要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学育人水平,必须解决好“接地气”、服务地方的问题,要结合好、参与好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战略新举措,比如,当前我校推进校地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基地建设,都体现了以实践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因此,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学研究理应做好“接好地气”、服务地方这篇文章,培育践行好“两个自觉”,真正提升教学育人水平。
下一篇::校领导走访慰问暑假坚守岗位的教职员工和留校学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