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浙江高校

跨界艺术家潘公凯谈跨界的实验

时间:2016年05月18日 信息来源:宁波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他是中国美术院校最高学府的掌门人,连续18年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担任院长,主持并领导了两所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他又是一位跨界艺术家,在中国画、美术理论、当代艺术、建筑设计四大领域都建树丰硕,堪称当今中国艺坛最独特的艺术家个案。
    他就是现代著名书画家潘天寿之子,当代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名誉院长潘公凯先生。
    5月16日晚,潘公凯登上宁大“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178讲讲坛,在锦绣小剧场为师生作了一场主题为《谈跨界实验》的精彩报告,分享他的艺术跨界创造实践。
    讲座由校长沈满洪主持。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真柱出席讲座。
    在艺术上,潘公凯从水墨画传统出发,实验装置艺术创作、建筑设计、服装设计、中国美术史研究等跨界艺术。他说:“学术跨界、学科交叉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学科跨界应以学科专精为基础,避免浅薄;学科的专精程度决定学科跨界的层次与成果。”
    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是近百年来中国美术界的核心课题,多年来潘公凯潜心于中国画笔墨的研究,试图在深入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水墨画途径。他的水墨作品尺幅巨大、气势磅礴、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既保有了传统文人画笔墨书写的挥洒、流畅、率真、精妙之趣味,又与现代建筑展示空间形成绝佳的融合互动,具有独特的现代审美情趣和艺术张力,堪称中国传统大写意水墨艺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与典范。
    八十年代以来,他从对西方当代艺术的边界问题的思考,开始装置艺术的实验,90年代初写出《论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一文,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美术界颇有影响。
    担任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校长期间,潘公凯作为甲方,参与了数十栋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也激发了他对建筑设计的浓厚兴趣。他的建筑设计作品融入艺术的理念,美轮美奂,经济实惠,可行性强。因没有建筑师资格证,他不能参与竞标,只能作为高级顾问参与,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建筑设计的痴爱。一幅幅创意独特的作品,让人应接不暇,眼福大饱,为其艺术的魅力牢牢吸引。
    作为院长,潘公凯需要对美术事业的宏观发展做出深入思考,而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中国美术的现代性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的现代美术?从1999年开始,他用10年时间做一个课题《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取得了丰厚成果,在人文社科界影响巨大。
    潘公凯的跨界研究涉及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问题、西方当代艺术的内在结构问题、建筑类学科的当下发展问题、中国20世纪美术的现代性问题等当代中国美术的几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独立的领域,须在独立学科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他做到了,且做得超棒!
    讲座中,潘公凯对艺术跨界的精辟见解和独特的跨界实验,让宁大师生脑洞大开,受益匪浅。他在回答学生提问时指出,知识的积累、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跨界的前提,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跨界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沈满洪在总结讲话中谈了听讲座的几点感受,概况为几个词就是“震撼”、“过瘾”、“敬佩”,他对潘公凯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以及学术跨界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同时告诫同学们,跨界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首先要干一行爱一行,学有专攻,同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建立起广泛的兴趣,为跨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讲座结束后,沈满洪代表学校向潘公凯赠送讲座纪念品——越窑青瓷。

 



上一篇:宁波大学建校三十周年暨原宁波师范学院化学系办学六十周年庆典筹备会成举行
下一篇:慈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讨会暨 2016’文化慈溪创意汇启动仪式在慈溪举行
(作者:佚名 编辑:宁波大学)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