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新闻频道

高校不妨尝鲜“共享教材”

时间:2017年10月20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卒业离校之际,校园附近的废品回收站每每成了最忙碌的地方。一辆辆卡车满载着旧书,看着让人心疼不已。据了解,不少卒业离校的大门生将整麻袋的课本、复习资料卖给回收站,当时几百元购买的教材,现在按斤贱卖才十余元。

对于许多即将卒业的大门生而言,走出校园,一些教材类书籍立时失去了价值。把它们寄回家太麻烦,成本也高,直接卖掉倒成了最省事的处理方法。但当初花费不菲的书籍当废品卖,确实有点心疼。而那些刚刚入校的大一复活,却受到同一订购教材到货慢的困扰。一边是随意贱卖,一边是望眼将穿,面对这个“需求矛盾体”,高校方面是不是应做些什么?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风生水起,许多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服务和产品已具备了“共享”的性子。这是否能对弃之如敝屣的教材类书籍产生一些启示呢?细心想来,是完全可操作的。

如今每所高校都有本身的新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自媒体以及校园网等。能否尝试用这些已有的应用平台为“共享教材”进行吆喝呢?如许,无须高校组织卒业生来收集,就可以完成二手教材的“共享化”升级,岂不是美事一桩?

当然,这种“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能否落地,必要认真地筹谋。毕竟,这里面的诸多环节还涉及利益题目。办得好还好,办得不好,门生认可度不高,抑或是产生经济纠葛,很可能会出现“好经被念歪”的难堪。

高校尝鲜“共享教材”,其社会效益也相称显明。国家正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前锋的高校责无旁贷。从门生普遍的反应来看,每年购买教材可算是一笔紧张开支,但适合流转的二手教材每每可遇不可求。这种供需倒挂,导致了一些高校外的复印店影印书籍生意特别很是火爆。

“共享教材”看起来是个奇怪事物,但对技术门槛要求不高,实用性却很强。要做好这件事,关键是要有广泛参与的意识,必要高校积极作为,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也是走近门生、服务门生的详细表现。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上一篇:浙江省召开2016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消息通气会
下一篇:烧钱填自愿折射职业规划缺位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