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浙江高校

任平解读中国学术与中国学者的情怀

时间:2016年05月30日 信息来源:宁波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在他60年的人生岁月里,有50年多年在读哲学书、研究哲学。幼年时的他,因好奇而死记硬背哲学定义;“文革”时期,两本厚厚的哲学书是他的精神食粮;大学期间,他读遍了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所有哲学书籍,他给自己规定,每晚至少看40页书……从最初对哲学的懵里懵懂,到后来把哲学研究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他与哲学的情缘横跨半个多世纪,他谦虚地称自己是一位“哲学男”,他就是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原江苏师范大学校长任平教授。
    5月23日晚,任平登上宁大“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179讲讲坛,在锦绣小剧场为师生作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学术与中国学者的情怀》的精彩演讲。讲座由副校级领导沈其君主持。
    讲座中,他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对学术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指出目前中国学术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如何分享时代喜悦,共同努力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是他长期思考的问题。
    同时,他也分析了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术繁荣而不发展,真正中国原创的学术太少;不创新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立场不坚定,而是没有把创新当使命;体制机制、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学术缺少中国话语,等等。他认为,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创造的时代、伟大人物崛起的时代,精神与心灵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
    关于中国学者的情怀,任平认为,中国学者要有中华民族的立场,要构建中国原创的理论,构筑各种各样的科研平台,还要有良好的机制和学术氛围。他总结了哲学研究的三个境界:一本书,能条理清晰地把观点说清楚,即记忆、理解、应用,为第一境界;能看出书中的问题,进行质疑批判,即做到分析综合批判,为第二境界;能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即概念、框架、理论构筑,为第三境界。
    互动环节,任平在回答同学的提问时,讲了哲学的三个阶段:一切都在哲学中、一切都不在哲学中、哲学在一切中。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深奥的哲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专家精彩的哲学讲座,让师生受益匪浅。
    最后,任平教授对在座师生提了八个字的殷切希望:放飞理想,成就人生!
    讲座结束后,沈其君代表学校向任平赠送讲座纪念品——越窑青瓷。
   

    相关链接:任平,男,1956年10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江苏师范大学校长、现任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特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哲学家”、江苏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上一篇:宁大学子获省第一届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冠军
下一篇:宁大学子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斩获6项金奖
(作者:佚名 编辑:宁波大学)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