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浙江高校

图文绍兴文化讲坛⑦张炎兴教授谈“阳明先生与我们”

时间:2016年05月25日 信息来源: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5月18日晚,社科部在C118举行第7期“绍兴文化讲坛”。我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范蠡商学院顾问张炎兴教授,应邀作“阳明先生与我们”专题讲座,分享他对阳明先生及其心学的研究成果。

 

张炎兴教授系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会计学领域研究,近年来潜心钻研阳明心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张炎兴教授从古人的名、字、号说起,引入讲座主题,介绍了王阳明的基本情况和生平事迹。“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余姚人,也是绍兴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亦称王阳明。我们称他为阳明先生。”

生而不凡、年少有为、娶妻诸氏、步入仕途……张炎兴教授介绍了阳明先生的传奇人生,重点就“守仁格竹”、“龙场悟道”、“立院讲学”作了阐述。阳明先生18岁遍读朱熹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阳明先生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阳明先生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阳明先生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并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为此写下“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正德三年(1508年),阳明先生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阳明先生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张炎兴教授将阳明先生的不凡经历娓娓道来。

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实践阳明先生提倡的“致良知”?张炎兴教授认为重在践行“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经受磨练,不断做事,不怕挫折,在磨练中明白道理,提升道德修养。“阳明先生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圣人,是历经苦难的结果。”他希望同学们认真看待人生中遇到的各种磨难,因为这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文/图:社科部  鲍贤杰)


上一篇:绍职风采⑦杨兵老师严格而可亲的“兵哥”
下一篇:图文校友陈震宇将征战巴西里约残奥会
(作者:佚名 编辑: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