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新闻频道

浙江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共享篇以人民为中间教育部分

时间:2017年10月20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习近平将增长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公理当成一壁镜子,审视各方面体系体例机制和政策规定,群众在哪些领域、哪个环节还没有充分共享发展成果,哪里就是工作的重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充分就业,人民才能改善生活,社会才能安定。习近平把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摆在民生工作十分紧张的位置,多次调研并作出指示。

2003年9月11日,习近平“不测”地来到杭州中策职业黉舍。“最早的方案里可没有我们中策,是习书记本身提出要看一所中等职业黉舍。这说明习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正视,更是对年轻人就业题目的正视。”想起昔时的情景,时任中策职业黉舍党总支书记宓铨尧记忆犹新。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应届大门生卒业的第一年,社会上有一些关于“就业难”的讨论。习近平在中策职校了解到,职校卒业生就业情况很好、分外抢手之后,特别很是喜悦。他说:“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好汉不问出处,只要掌握了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发展。”

10多年来,浙江省周全落实中间就业政策,积极扩大就业面,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至2016年,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左右,低于全国水平,就业规模赓续扩大,就业局势总体稳固。高校卒业生初次就业率延续5年超过95.5%,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更进一步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美就业公共服务系统,认真做好就业救济和创业帮扶,赓续进步就业质量。

教育是民生之基。

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十分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着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2006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新杭州人后代黉舍”——杭州树人小学探望小同伙。参观黉舍的“爱心小屋”,他过细扣问如何获取爱心积分和奖励方法;走进正在上课的语文课堂,看着孩子们高举一双双小手,抢着回答题目,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颜;行至操场,看见黉舍“少年交警”英姿飒爽,他拍手赞美……来到“六一”联欢运动的现场,孩子们为习近平系上了红领巾。时任树人小黉舍长金小龙说:“习书记脸上满是慈祥。”

习近平深情地说:“祖国各处都是大好河山,这些大好河山的后代到杭州来生活,杭州叔叔阿姨们也应该关爱你们,支撑你们,让你们敏捷适应这里的环境。”临走时,习近平再三嘱咐金小龙,不管是本地的照旧外来的,要让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的甘甜雨露。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后代就学题目,一向是浙江省委省当局正视的一项庞大民生工程。2006年,我省将外来务工人员后代任务教育纳入当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09年,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后代教育专项基金;现在,吻合条件的外省务工人员后代在浙江周全实现流入地升学,在我省接受任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后代总量达143.9万人,占全省任务教育段在校生的28.5%。

习近平高度正视素质教育。

2005年5月17日,习近平在绍兴调研期间,关心素质教育发展,专门来到绍兴市青少年运动中间。他察看了中间设施,扣问教师队伍建设,还与孩子们一路兴奋地制作手工玩具。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周全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周全发展的有用保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张基础。对中小门生进行文化教育,不仅要看重科学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应正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有机交融,才能使一小我真正树立科学精神,“活化”所学知识,精确熟悉世界,能动改造世界。

现在,浙江教育事业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所有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任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

促进就业再就业、完美社会保障系统、确保人民健康、促进教育公平……在一次次调研中,在和下层干部群众的广泛接触中,习近平深入思考一个题目:如何通过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为民办实事,重点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干的民生题目。

2004年,一场关于“小事”的讨论引起了习近平的关注。原来,湖州一位退休教师写信给当地媒体,指斥当地一些干部办事拖沓、纰漏的作风。他在信中讲述了本身跑了7天,却连到药店配药、申请安装水表交费和退订重复报刊这3桩小事都没办成的经历。这封信震荡了当地干部。由此,湖州市级机关开展了“群众利益无小事”大讨论。

昔时6月3日,习近平来到湖州,在专题调研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等工作时,再提此事。他说:“为民办实事不能停顿在口号和一样平常要求上,必须详细地、深入地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工作中去,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群众解决详细题目和现实困难,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当代文明成果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他指出,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要使为民办实事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并赓续深化进步,关键在于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实事项目选择、决策、实施和督查考核等各个环节,形成一整套比较完美的工作运行机制。

一个庞大行动已在习近平心中酝酿成熟。2004年10月,浙江省委省当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重点工作领域为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社会稳固等10个方面。这十大领域集中了群众最关心的题目,反映了群众最直接的呼声,代表了群众最实际的利益。《意见》同时就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机制、民主决策机制、责任落实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督查考评机制作出了制度安排。

2005年2月,在省人代会上,省当局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凸起抓好十个方面实事”,开启了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征程,找准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设的切入口。200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变化的思路。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最大程度惠及百姓。

10多年来,浙江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重点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干的民生题目。这十件实事的总体方向相对固定和明确,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但是,在确定每年详细实事项目时,又坚持与时俱进,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又紧贴群众民生需求,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2005年,民生实事重点关注人民群众的就业、养老等基本生活题目;2006年至2007年,开始关注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题目,将老人白内障复明、门生爱心营养餐补助、送戏送书下乡等实事列入其中;2008年开始,安全领域从关注安全生产拓展到公共安全领域,提出了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要求……

目前,浙江民生实事的内容更加雄厚,重点更加凸起,特色更加光显,要求赓续进步,人民群众在党委、当局办实事过程中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今年7月6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时任代省长袁家军代表省当局向大会报告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当局工作时说,坚持以人民为中间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进步以平安为目标的社会治理能力,年初确定的十个方面民生实事进展顺利。

《浙江日报》2017年10月10日

http://zjrb.zjol.com.cn/html/2017-10/10/content_3087534.htm?div=-1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上一篇:中国教育报产学研创深度融合带来了什么
下一篇:中国教育报一位海岛教师的“鱼水情”——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浙江嵊泗县初级中学教师范群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